荣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电影《生息之地》,真的是对豫东皖北农村的真实写照。 这景色,这口音,这衣着,直接让人回到了朦胧的童年,不说是一模一样吧,也是完全还原了,代入感很强。它不仅是在隔壁县(河南永城市)拍的电影,而且故事的发生地(河南太康县霸王台)和俺家都住在一条河(涡河)边,这就更亲切了。 郁郁葱葱、随风涛动的杨树林子里,是一家家覆压在黄土上的宅院瓦房。庄里的场地上,是笙的和鸣。这是2000多年前宋国公卿听的笙,是孔夫子讲求的雅乐的笙,是解放鞋底沾着黄胶泥的农人吹的笙,是送人面见祖先的笙。 庄外是稠密的麦田,麦田里的坟头与活人的院子相随。斑鸠在枝头啼叫,清风徐来,飘过几丝杨絮。凉风送到耳边的还有一句句徐州调的淮海腔,那么硬朗。 泥泞的土路边长满了低矮的野花野菜,又隐隐传来断断续续的洋车子的铃铛振动的清脆声。便是一声拉着腔的吆唤打破了田园的平静:“买——馍!” 这是豫东,是皖北,是鲁西南,是江苏的徐州,是孕育了赛珍珠的小说《大地》的大地,是英雄豪杰辈出、多灾多难的黄淮平原,是苏鲁豫皖的乡野,是我的生息之地。 时代交替的滚滚大潮冲刷着乡土中国。从《到阜阳600里》再到这部电影,镜头对准了人民群众,记录社会的进步与阵痛,聚焦农民的进城与留守,揭露不良现象,讴歌劳动人民,用升斗小民的悲欢生死折射真实的中国农村,为人民画像,为中原发声,为这片从三皇五帝时代就耕耘着的古老土地留下历史的沉思。 #生息之地 #银熊奖 #乡土中国
作者:三十五花生
音乐:@三十五花生创作的原声
时长:03:00
评论数:1272
点赞数:0.72万
分享数:7387
收藏数:1910
更新时间:2025年2月25日 23:02